談到產險大家的印象就是,保障多元、保費低、保障高,然而它最大的缺點莫過於皆無法續保。
就某些保戶來講,保費低這項便是產險公司最大的優勢,但規劃保險時,不可只單方面思考,而是須思考其保費、續保與否、身體狀況、家庭人口數、以及薪資收入等等。
談到產險大家的印象就是,保障多元、保費低、保障高,然而它最大的缺點莫過於皆無法續保。
就某些保戶來講,保費低這項便是產險公司最大的優勢,但規劃保險時,不可只單方面思考,而是須思考其保費、續保與否、身體狀況、家庭人口數、以及薪資收入等等。
大家都知道大多數的產險意外險、健康險皆不保證續保,所謂的保證續保就是當保險公司知道被保險人已有某些病況ex.癌症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,被保險人有意繼續承保,保險公司不得拒絕。
反之,不保證續保,就是保險公司知道你有一些病況的時候,他可以拒絕繼續承保你的案件,這個時候通常其他保險公司也不會承接你的保險,畢竟你的理賠風險比較大。
武漢肺炎逐漸擴散,今一早看新聞,確診人數已經突破2萬人數,死亡人數已達425人,各國也將台灣列為危險地區,義大利甚至拒絕台灣班機航行,部分產險公司已經拒絕投保大陸旅遊等地,許多已經原訂出國旅遊的朋友,可能行程取消,又或著被困在國外無法回國,那旅行平安險該如何理賠呢?
在保險業中最常聽到「道德風險」,甚麼是道德風險呢?當一個人被過度保護下,他就會容易「為所欲為」;這個就好像現今風行的吃到飽一樣,當我們支付了一筆錢,可以無限享用美食,有些人吃多少拿多少,但是就會有部分人可能惡意浪費食物,或攜帶食物出去等跡象。
政府為了讓保險業的財務報告,在國際上可以更具比較性和透明性,所以在保險業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(IASB)將在2022年,也就是還有2年,就要實施IFRS 17號,因為對保險業衝擊過大,金管會日前宣布,延後至三年,也就是最晚2025年要全面實行。
前陣子一名保戶詢問到,她兒子投保某壽險公司,一次她兒子不明原因住進醫院,申請理賠的時候,保險公司以之前她兒子因感冒有就診紀錄,咽喉炎、扁條線炎等原因,認為她投保時沒有據實以告,而拒絕理賠,並且告訴她要理賠可以,但是必須簽合意書,保險公司才願理賠,那她要簽這份合意書嗎?簽完之後又有甚麼效應呢?
Q:金融評議中心是甚麼?